世界速读:16日机构强推买入 6股极度低估
万华化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2月月报:MDI价格持续上行,万华新能源材料再添环评
化工行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在于“工程师红利”,万华是国内少有的以技术创新驱动公司发展的典型。公司以优良文化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和卓越运营打造出高技术和低成本两大护城河。万华化学正以周期成长股的步伐向全球化工巨头之列进军。 短期看,影响万华化学基本面的是产品的景气度,从表征指标来看,价差是影响短期利润最核心的因素。万华化学的产品体系日益庞大,为更好地表示公司景气的程度,我们将万华化学的产品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按照现有的产品体系,对营收和原材料的差值建模,在现有产品体系下追溯历史上营收和原材料的价差,将价差定义为万华化学价差指数,以此来判断公司的景气位置。长远看,影响万华基本面的是未来的成长,能够证明公司具有持续进化能力的里程碑式的产品至关重要。万华化学在MDI赛道上已经证明了自己,公司未来可能落地的项目就是公司未来发力的方向,就是公司持续进化的空间。 万华化学价差指数处于历史20.76%分位数 截至2023年3月6日,2023年Q1万华化学价差指数为86.44,较2022年Q4上升0.09;处于历史20.76%分位数,较2022年Q4上升0.10个百分点(以2010年Q1价差为基点)。按照1-2月份价格体系,考虑新产能逐步投放,据我们测算,2023年一季度万华化学归母净利润为35亿元。 其中,2023年Q1万华化学聚氨酯板块价差指数为112.01,较2022年Q4上升2.80;处于历史29.14%分位数。2023年Q1万华化学石化板块价差指数为57.98,较2022年Q4下滑2.38;处于历史0.00%分位数。2023年Q1万华化学新材料板块价差指数为64.17,较2022年Q4下滑4.09;处于历史35.07%分位数。 下游冰箱冷柜及汽车产量、房地产新开工环比下滑 2022年1-12月,国内家用电冰箱产量8539.1万台,同比-5.04%;出口量5490.0万台,同比-22.91%。其中,2022年12月,国内家用电冰箱产量745.1万台,同比-1.68%,环比-1.78%;出口量343.0万台,同比-37.18%,环比-3.65%。2023年1月,国内冷柜产量195.0万台,同比-42.83%,环比-28.88%。 2023年1月,国内汽车产量159.4万辆,同比-34.19%,环比-33.11%;国内汽车销量164.90万辆,同比-34.84%,环比-35.49%。2022年1-12月,房屋新开工面积12.06亿平方米,同比-39.37%;其中2022年12月,房屋新开工面积0.90亿平方米,同比-44.29%,环比+13.21%。2022年1-12月,房屋累计施工面积90.50亿平方米,同比-7.22%。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39、235.52、320.31亿元,对应PE分别19.1、13.2、9.7倍,考虑公司未来呈高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市场大幅度波动;新产品不及预期;同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比亚迪
新能源整车赛道竞争加剧,关注公司销量结构变化
事件:3月1日公司发布2023年2月产销快报,新能源汽车总产量203,172辆,同比增长127.93%,环比增长31.77%。新能源汽车总销量193,655辆,同比增长119.36%,环比增长27.96%。其中乘用车总产量201,181辆,总销量191,664辆;商用车总产量1,991辆,总销量1,991辆。
补贴政策退出及季节因素影响逐渐消退,行业竞争环境变化令公司承压:2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增长率由负转正,为27.96%(1月为-35.65%),同比增长119.36%,主要是因为补贴退出及季节因素的影响逐渐消退。而行业竞争环境仍不容乐观,继特斯拉、问界、小鹏等新兴车企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抢占市场空间之后,传统车企如上汽、一汽等也加入战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令公司经营承压。
2月公司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90,639辆,占比47.29%,环比增长27.06%;混动乘用车销量为101,025辆,占比52.71%,环比增长28.16%。纯电车型与混动车型的销量比例长期维持在1:1左右。
王朝网销量再次领先,腾势持续生长:2月,王朝网总销量为10.40万辆,占比56.52%;海洋网总销量为8.00万辆,占比43.48%。王朝网近期销售情况明显好于海洋网,故在行业价格战的压力之下,公司首选对海洋网的两款热门车型,宋Plus和海豹进行限时促销。
王朝网秦家族(价格区间9.98~14.58万元起)曾保持近半年的销量榜首地位再次被曾长期位于销量第三的元家族(价格区间13.98~16.78万元)取代,元家族2月销量3.36万辆;秦家族紧随其后,2月销量3.05万辆。宋家族,仅含宋pro&宋max(价格区间14.08~17.48万元)近半年再次进入销量前三,2月销售1.54万辆,位居第三。近半年曾长期销量位居第二的汉家族(价格区间21.98~33.18万元起)2月销售1.23万辆,屈居第四。
海洋网宋Plus(价格区间16.48~20.38万元起)车系2月销售3.80万辆,占比约为50%。海豚(价格区间11.68~13.68万元起)位居第二,2月销量2.29万辆,多次蝉联A0级市场销冠;价格带与特斯拉Model3重合较多的纯电轿跑海豹(价格区间21.28~28.98万元)2月销量略有提升,为0.75万辆(1月仅为0.66万辆)。
腾势2月单月销量7,325辆,环比增长13.8%,蝉联35万以上新能源豪华MPV销量第一的位置,单车成交均价41.5万元的数据,也展现出其作为“中国新能源豪华MPV价值新标杆”的实力。
2月出口连续过万辆,商用车进入瑞典市场:2月公司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15,002辆,环比大增约45%。已连续四个月出口过万辆,商用车出海业务在瑞典地区进展较大。
2月初,公司获瑞典最大公共交通运营商之一TransdevAB电动大巴订单,这是公司与TransdevAB合作以来的最大订单,共52台电动巴士,将在瑞典东部Gstrikland省投入运营。此次订单包括44台15米及8台12米纯电动巴士,均配备全新一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续航能力也实现突破,在SORTⅡ工况续航可达450km。得益于六合一集成控制器总成系统和电热管理系统,大巴各项性能提升,充分适应瑞典环境条件。同时,内外饰使用升级材料,更耐用,更舒适,更时尚。
投资建议: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的突出表现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交通出行体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公司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产燃油车,意味着公司今后将高度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在新能源车赛道发力。去年年底新能源补贴取消导致的购车成本上升有望被今年初公司在原材料端更为强势的议价能力抵消。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02亿元、431.60亿元,对应PE分别为42倍、1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车型迭代升级较快、赛道竞争激烈、其他车企降价、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
中国中免
参股中服+斥资加强离岛免税宣传,拐点将近
拟出资12.28亿参与中出服增资扩股,长期意义显著
公司拟出资12.28亿,通过非公开协议方式参与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增资扩股事项,预计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获得中出服49%的股权,但不对其进行并表。我们的观点:
(1)中出服门店网络丰富,对中免国内免税市场布局是有益补充。中出服于全国拥有12家市内店+12家口岸免税店+1家离岛免税,尤其在北京、上海的市内免税店对中免未来的市内免税门店网络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中免在国内各免税渠道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得到巩固。
此次增资扩股事项完成后,中免将对国内4家免税公司实现控股/参股,未来将进一步巩固自身于国内免税市场话语权,并为确保重要机场招投标成功奠定基础。
(3)从全球大型免税集团发展路径看,外延并购为重要扩张策略,考虑当前国资委启动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我们认为对于公司后续国内外的外延扩张仍可给予一定期待。
斥2.5亿加强离岛免税市场宣传推广,有利巩固品牌合作信心
我们认为更值得重视的是,公司董事会通过向海南运营总部增资2.5亿用于市场宣传推广的决议。近期公司海南门店缺货现象频现拖累销售,我们预计或与Q1公司备货预测难度较大以及品牌全球货品调配等因素相关。此次向海南增资加强市场宣传推广,我们认为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离岛免税的购物转化率,另一方面也是中免向品牌传递重要信号,期望进一步稳固双方于海南离岛免税市场的合作,确保后续供货支持。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3-24年归母净利各为126、157亿元,对应PE各为31X、25X。考虑公司下半年海南新项目投产,以及国人市内免税店政策年内落地,公司中长期成长看点仍多,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新项目爬坡、政策进展低于预期。